您当前的位置是:说茶传媒 > 产业观察 > 深度观茶 >

回顾全国“两会”:看见茶产业的发展轨迹

admin 2024-03-05 10:55 人看过








2024年,新征程已至。茶产业身处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时期,上千个产茶县、四百余个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及国家地理标志茶叶类互争雄长。

 

从一片叶到千亿“大产业”,茶行业成长至今,取得了哪些丰硕成果?今日(3月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3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也将在北京召开。历年的全国“两会”中,总有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等围绕茶产业的发展建言献策,剖析“两会”茶声音,或许能够从中追寻到产业发展态势。



△人民大会堂前红旗飘飘 (图片来源:中新网)

 

回首2023年,彼时“两会”中的涉茶提案,已有部分在产业发展中得到了相关落实与实践。这些提议释放了哪些茶界相关信息?茶行业又是如何贯彻落实这些议案,谋取进一步发展的?跟随“说茶”,以2023年全国两会为窗口,了解中国茶产业的发展情况。

 

紧跟时代变化

助力非遗保护传承

NEWS

 

加强茶非遗保护,不仅是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国际社会文明对话的重要保障。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常委、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张颐武建议利用优质文旅主播推广非遗,鼓励非遗传承人参与直播培训,政府、高校和平台应合作培训传承人,促进文化传承与经济增收。无独有偶,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湖龙井采摘和制作技艺”传承人樊生华建议政府可以加大力度帮助恢复手工制茶技艺。比如,提供制茶场地,通过学校培养人才,往企业输送人才,从而提升西湖龙井的品质。

 

茶非遗,是中国茶文化进一步得到世界认可的明证,循着代表委员所提出的建议,可窥见其取得成就之不易。2023年9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球首个且唯一的茶文化主题世界文化景观遗产,无疑是中国乃至国际茶界一大盛事。除此之外,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获颁“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证书;安徽歙县梯地茶园系统等6个涉茶项目入选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候选项目名单……茶非遗的覆盖面不断扩大,标志着茶文化不断进阶到新高度。

 



△图片来源:说茶showcha

 

香飘千年,古韵流淌。以非遗传承至今的茶文化固然声名远扬,于新时代下,变局丛生,亟待延伸出新的方式加以表达。“两会”代表委员所提及的“直播”形式,也跻身其中。去年10月,《茶是故乡浓·中国茶多“分”》全国融媒联动大直播开启。都江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城道茶,以及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九曲红梅红茶制作技艺等茶非遗也借由这场直播,亮相于大众眼前。开播仅三天,融媒传播总量便达到一千万。




△直播六堡茶制作过程 (图片来源:广西都市频道)

 

值得一提的是,除上述活动外,2023年“茶和天下 共享非遗”主题活动、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遗一周年杭州市宣传活动等茶非遗的宣传均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可见,以政府为主导,透过直播等创新形式,可寻见茶非遗传承的更优解。

 

注入发展新动能

茶旅融合促增收

NEWS

 

近年来,茶文旅融合在我国“三产融合”中崭露头角,成为茶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过去的全国“两会”中亦是如此。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大湾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余静建议加大对老区红色旅游和茶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茶旅融合,培育人才,发展村集体经济,以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同样,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普洱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刚将普洱茶产业发展关键词总结为生态有机与茶旅融合。茶旅融合方面,指出普洱茶产业以景迈山申遗为契机,推出深度游、体验游,赋能旅游产业。

 

2023年,是全国及地方高质量推进旅游业“十四五”规划之年。据文化和旅游部统计,2023年,国内出游人次48.91亿,比上年同期增加23.61亿,同比增长93.3%,国内旅游市场转入繁荣发展的新阶段。茶旅产业也同样迎来复苏。从各茶产区旅游数据来看,2023年,福建武夷山全市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分别达1550万人次、216亿元,比2019年分别增长9%、8%;云南景迈山共接待游客39.63万人次;安徽黄山风景区2023年全年接待游客457万人,创历史新高……
 


△武夷山 (图片来源:武夷山新闻)

 

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茶行业从业者不断探索多元茶旅发展路径的结果。代表委员所提到的“深度游”,在2023年的茶旅发展均得到验证并取得一定成效。例如,“白茶香自太姥来·福鼎白茶”主题旅游线路发布,在茶旅线路融入太姥山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为福鼎白茶添色,被评为全国十条“最美茶乡之旅”之一。同样,梧州万秀区打造多个茶农融合红旅综合体,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加快推进“红色文化茶旅”品牌建设。二者均在注入文旅动能的同时,持续做精做深做好茶文旅。






△“白茶香自太姥来·福鼎白茶”主题旅游线路 (图片来源:幸福福鼎)

 

人才培养

助力茶产业创新发展

NEWS

 

随着更新迭代成为常态,人才也将成为茶产业下一个竞争优势。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一心认为应创新职教融合发展的思路,构建全新的农业基础人才评价体系,从课堂、实验室走到田间、工厂,充分调动复合型人才的产业归属感,多角度建立农业人才培养矩阵。在创新职教融合发展思路的同时,也需注意,人才培养的核心是课程。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信阳农林学院茶学院院长郭桂义表示,虽然部分本科院校开设了茶文化相关方向,但传统的植物生产类本科茶学专业和现有的中职、高职茶与茶文化专业已经不能满足茶文化产业日益增多的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设置本科茶文化专业是非常急迫而必要的。

 

“一片叶子富了一方产业”。在中国这片广袤大地上,茶产业已经成为乡村振兴和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坚实力量。在2023年全国“两会”中,代表委员均谈到建设人才队伍对茶产业及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为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茶行业大力培养高素质茶叶人才。从上述两位委员的提案中摘取关键词,即“产学研融合”和“茶学学科教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茶产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一路“繁花”。

 

产教融合,有利于共育鸿蒙人才。在茶行业的产学研融合方面,从全国茶叶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开始,梧州六堡茶产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茶文化与产业发展产教融合共同体等相继成立。回顾2023年,众多茶行业为推进人才培养,致力于搭建产教融合、职普融通、科教融汇平台,积极打造“产教融合、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茶产业新生态。

△全国茶叶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正式成立 (图片来源: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在“茶学学科教育”方面,去年8月,教育部就人大代表郭桂义的建议给出答复:“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开设茶文化相关课程,积极申报相关本科专业,大力培养服务茶文化相关产业的高素质人才,提升中国茶的影响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部的这一举措,有利于培养具备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对于推动茶行业的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开拓国际市场

助力茶叶远销世界

NEWS

 

近年来,受内外因素影响,茶叶出口形势不容乐观。针对这一情况,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浙江省委会主委叶正波呼吁改革我国茶叶出口经营体制,应借鉴国际做法实行拍卖交易机制,以明确茶叶价格和质量定位,引导国际市场行情。建议国家出台茶叶出口管理政策,包括规定茶类必须通过拍卖交易出口,制定控制规则,设立独立海关编码,确保茶叶经过拍卖交易后才能出口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苍梧县六堡镇黑石山茶厂党支部书记石濡菲则从广西六堡茶的角度出发,建议加大对广西六堡茶产业的支持力度,提升品牌影响力,推动其出口,促进茶产业发展。从两位代表委员的提议中可知,政策和茶博会,是推动茶叶出口的重要因素。

 

2023年,政府蓄力向前,对茶叶出口的制度进行规范,出台多项利好政策。例如《关于延续实施边销茶增值税政策的公告》、《关于促进贵州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工作方案的通知》等,在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2023年关税调整方案的公告中,白茶、茉莉花茶新增单独海关税则号,有利于更方便地落实进出口贸易许可管理政策等。2023年,梧州海关制定六堡茶出口相关标准5个,使得六堡茶通关更便捷。政策的有力落实,将有助于茶产业拓展“一带一路”市场。


 

 

除此之外,在2023年,此前因疫情备受磨砺的茶博会迎来复苏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茶博会涌动的一些变化。这一年,多场茶博会的境外展团数量增加,仅在第12届四川国际茶博会中,就有来自法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0余家展商参展,数量比上届增加一倍。同时,中国茶也在加速出海步调,多个国内展团前往国际展会推广茶叶。

 

△第12届四川国际茶博会 (图片来源:四川经济网)

 

焕新突围

探索茶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径

NEWS

 

茶产业,是“三茶”统筹理念的基础和核心,要发展茶产业,需要从多维度进行发力。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大数据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钟军表示,可以以数字化赋能茶产业,建立茶叶生产、加工、交易、消费全程上链赋码,完善产品检测、认证结果全国共享互认等行业服务体系。同时建立交易中心,联动世界茶叶贸易等。眼下,南平市正致力于创建全国“三茶”统筹发展先行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山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江元勋建议,可以参照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有关政策,在茶文化遗存保护、茶制作技艺传承发展等方面予以支持,并及时总结推广各地推进“三茶”统筹的经验,培育示范典型,发挥带动作用。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站长杨恩兰认为,在发展“早”茶产业的过程中,要按照精而强、精而美、精而特的思路,坚持绿色生态,形成优势单品,积累形成“早”茶新市场。

 

纵观2023年茶产业发展情况可知,各代表委员所指明的产业发展方向所在,也是各茶产区始终立足并付诸实际行动的理念宗旨。

 

数字化技术为茶产业带来了新的生机。2023年以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云南高原特色经济作物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湖南省千亿茶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与示范项目等地方政策纷纷启动,以此提升茶产业整体生产效能。可见,在这一年中,茶业将科技不断落到实处,促进茶产业发展“加速度”。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云南高原特色经济作物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 (图片来源:科技彩云南)

 

代表委员所提及的“早”茶市场,在当年也得到兑现。根据《2022-2027年中国茶叶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23年中国茶叶产量351.8万吨。同时,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调度汇总,预计2023年中国春茶总产量在140-150万吨。2023年春茶产量占全年茶叶总产量高达40-45%。深究背后,不难发现,这是茶农们抢抓农时、春茶营销季的推动等各方面共同造就。



 

△广西春茶采摘 图片来源:风情三江

 

在2023年全国“两会”提案的指导下,各省市政府以及茶行业从业者从茶旅发展、茶叶出口和人才培养等多方面推动茶行业高质量发展。在这一年中,茶产业也透过这些建议,继续保持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多维度创新,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贡献。2024年,全国“两会”将启,茶产业将再迎哪些利好?“说茶”将与大家共同期待。

 

责编 /  姚艺玲

编委 / 王妙容

 

上一篇:AI说茶 | 经济回升态势下,茶产业如何把握关键,扩大有效投资?
下一篇:2024年GDP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各地政府工作报告指导下,茶行业“路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建说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 闽ICP备2020022918号-1】
技术支持:说茶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