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闹过后的冷静观察-武夷山拍卖租赁权事件
说茶传媒 2020-04-27 16:47 人看过
每年春茶期,茶圈最不缺的就是天价炒作。当我们静下心来思量,这样的炒作是否真的有利于茶行业良性发展?不再是一场自编自导自演的闹剧,沦为某极小部分人谋取利益的手段!不希望通过这样恶劣没有水准的拍卖方式,留给茶圈的仅仅是一地鸡毛。
不说天价普洱茶了,这次我们想重新回归到7400万获10年茶园租赁权事件,理性地来看待它,或许,就能拨开云雾见真相,不会因为表象而迷失真知。
关于拍卖时间的基本信息,大家可以查看“说茶”在一周多前发布的文章《7400万获10年租赁权,武夷山133亩珍稀茶园成茶企争抢的香馍馍》,今天我们来聊聊更多市场消费端的声音。
市场反应不一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在将近一周的采访中,我们陆陆续续采访了天心村的茶企,武夷岩茶的经销商、消费者和资深玩家,还有普通的非武夷岩茶茶友,普遍不喝茶的消费者,根据他们的观点,选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类和大家分享。
这133亩茶园属于珍稀产区,可遇而不可求,如果有实力,我怎么也会把它吃下来。他们两个品牌联手竞拍很明智。确实啊,只要天气好,稳赚不赔的生意嘛。
这个不能一概而论的,和所做的品牌和手上的优质客户有关系。打个比方,如果我做的是瑞泉号或者溪谷留香的茶,加上我又有优质的客源,我肯定不愁啊!不管岩茶是不是涨价,我都不用担心。好的茶叶加优质客户,就算今年疫情影响,我也高枕无忧。
谁得到了这个租赁权我不关心,我只关心我花了高价钱,就一定要享受到对等优质的好茶就ok。
这一轮拍卖会不会让我们以后连口粮茶都喝不起啊!?担心。听说的是这次拍卖,武夷岩茶整体的价格都要往上提。本来今年经济形势都不好,再涨的话,就只能改喝其他茶了。
本身这个事件不存在“天价”,细算一笔账就可以了。740万一年,而且是一年一年付的。瑞泉和溪谷留香两家都是做高端岩茶的,支付一点问题都没有。大家把这个事件当做一个话题聊聊就行了,没有必要细究。好好喝茶,喝自己喜欢的就足矣。
太贵了,一直喝不起,武夷岩茶恐怕又要涨价。岩茶本来就属于可望而不可及的贵茶,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喝不起。本来还想着以后钱多些,买一两斤来试试,现在这种情况,哎,还是老老实实喝便宜的绿茶红茶吧。
又是天价,又是炒作,想钱是不是想疯了啊,茶叶都要被玩坏了,反正搞不懂这些操作。
以上是采访中节录的比较有代表性的评论,因文章篇幅关系,还有不少人的评价,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总结下来,倒确实印证了“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由于对武夷岩茶了解程度的深浅,大家看法确实有不少差距。接下来,我们不妨花一些篇幅来了解武夷岩茶的基本体系,或许会理性客观些。
物以稀为贵 武夷岩茶一直价高
为什么这么说呢?先来看看武夷岩茶在历史上的价格。
民国时期,大茶学家林馥泉先生曾在著作中对武夷茶的价格有过阐述:“武夷岩茶品质虽佳,可惜价格高昂。较好之,每斤数十元数百元者,亦不属少数。仅能销售于上中阶级社会之消费者,一般大众实无福享受。” (注:这里的元指的是银元,当时北京大学教授月工资为280元,1元可买7斤猪肉,一个教授一个月的工资都买不起一斤正岩茶)
据了解,七十年代国家出口的武夷茶梗1.2元一斤。
八十年代,武夷山总厂拥有武夷山大部分资源,却也仅能做区区几箱特级水仙(15公斤/箱)。还有武夷山茶科所,一年就产约30公斤。
原福建省茶叶质量检测站站长,全国茶叶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陈郁榕老师也曾说过:
“武夷岩茶贵还是不贵,我用亲身经历告诉大家。我大学毕业,到武夷茶叶收购站当学徒时,工资47块钱一个月,而当时国家收购肉桂的毛茶价格,最高的达到了20多块钱一斤。也就是说,国家规定价格的时代,就有半个多月工资一斤的毛茶,更不要说精茶了。所以,按现在的市场算起来,我觉得好茶好价,次茶次价的原则没问题。”
武夷岩茶在历史上几经雄霸天下,和它的产区、品质、工艺、文化属性和品鉴价值是有着巨大关联的。
武夷岩茶由于它受原产地区域范围内限制(武夷山原产地区域范围总共种植面积14.8万亩),特别是大多数都只做一季,所以它算是六大茶类中的小众产品、稀缺产品。
△武夷岩茶
加上它有着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辅以精湛的制作工艺,以及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集三千宠爱于一身。
岩茶价格=山场等级x工艺等级x天气
武夷岩茶的定价规律来源于“山场”、“工艺”和“天气”三方面,缺一不可。山场因素固然重要,但是不能简单认为山场等级完全决定了价格。还需要考虑到工艺和天气这两方面。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山场等级。
山场等级
单纯以山场等级来推算武夷岩茶价值,便是名岩>正岩>半岩>洲茶。
再来看工艺,除了“丹山碧水之乡”为武夷岩茶提供了教学书级别的案例环境,武夷岩茶更是例证了手上茶功夫的绝妙。
按GBT18745-2006地理标志产品武夷岩茶标准,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分为初制和精制两个大类别工序。
可以对比得出,武夷岩茶制作工艺是所有茶类中最复杂的,也是它能够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原因之一。
在武夷山流传着一句老话“看天做青,看青做青”,这也正是说明了天气的重要性。这也是为什么溪谷留香总经理杨一帆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到“只要天气好,就不会亏”。
这次拍卖的133亩茶园,属于正岩珍稀茶园。竞拍成功的两家茶企瑞泉号和溪谷留香的工艺水平得到大家的认可,而其他的就交给天气了。
高端武夷岩茶是否一枝独秀?
这个问题交给市场来回答是再好不过的了。尊重市场规律,直面市场规律,或许才是我们应该去正视的。
我们不能因为行业存在鱼目混珠之辈,就去否定整个茶品类存在的价值。也不能因为一些不懂的人带偏节奏让大众普通消费群体对于市场经济下的高价值商品产生敌对情绪。
武夷岩茶也有高端和口粮之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适口而珍,真正优质高价值的武夷岩茶,自有市场需求,也自有市场去调节。
政府如何规避岩茶乱象 确保武夷岩茶优质形象
在顺利推进武夷岩茶发展的进程中,政府相关举措是不可或缺重要的一环。在传播武夷岩茶,规避岩茶乱象这块,武夷山制定了很多措施。
2017年6月,武夷岩茶进入成为中国与欧盟互认互保的地理标志产品的公示期。武夷岩茶将在中国、欧盟市场受到当地法律的保护。
2018年7月15日,南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武夷岩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在已采取保质量、严监管措施的基础上,通过茶叶质量评定、制茶大师评定、茶叶市场监管、茶企规范以及武夷岩茶宣传等方面,进一步提出坚决扼制“天价茶”的六项措施,确保让广大消费者都能喝上质量可靠并且适合自己的正宗武夷岩茶。
2019年4月15日,武夷山人民政府召开“认标购茶”新闻发布会,通过规范标识管理和规范标识发放两个方面,对市场起到好的引导约束作用,从而有效规范武夷茶市场的健康发展。
为什么过了一周多,还是想写这篇文章呢?“说茶”作为茶行业的传播者,实在不愿意看到武夷岩茶被错误解读,又一次被戴上“天价茶”帽子。
“说茶”希望能通过文字理性客观地去解读武夷岩茶的价值,更希望消费者们对武夷岩茶有个更加清晰的认知和理解。
“天价”,并非只是一个噱头,需要大众用更加理性全面的视角去看待,并且尊重那些实至名归的好茶和制茶者。
“天价”或许有更多的无奈在里面。我们期待看到更多有价值有创意的传播中国茶的方式出现,让“天价”成为一个过去式。
撰文 / 神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