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说茶传媒 > 产业观察 > 深度观茶 >

全国“两会”茶声来啦!这些热点值得关注

admin 2024-03-08 09:39 人看过



常言道,读懂中国,首先要读懂两会。同样,读懂两会,也能读懂中国茶产业发展的逻辑和思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分别于3月4日和3月5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委员共商国事、谋划未来。盛会已启,茶行业的战略布局或将就此定下。

 

新风口,新未来,2024年千亿茶产业涌动着哪些发展方向?跟随“说茶”,聆听全国“两会”茶声音,或可给茶行业的未来布局带来一些思路启迪。

 

△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来源:新华社 丁海涛 摄)

 

↓ 下文人物次序按省级行政区划顺序排列,不分先后 ↓

 

法护茶香带动更多百姓增收致富

西湖龙井茶是浙江独具特色的“金名片”之一,其现已名扬海内外,离不开法治的护航。樊生华表示,中国茶产业正处于创新发展的关键时刻,希望人民法院持续发力,以司法服务维护西湖龙井茶品牌形象,不定期发布司法保护案例,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解决茶产业发展面临的法律问题,实质性化解涉茶矛盾纠纷。此外,西湖区法院景区旅游法庭要与全国名茶所在地的行政、司法机关及茶农、茶商、茶企等加强联动,打造从采茶、运输、销售等各环节的全方位司法保障服务,推动西湖龙井茶品牌文化广泛传播。

 

(来源:人民法院报、浙江人大)

 

运用“三茶”统筹,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杨广奇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契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路径准、措施准、指标准,催人奋进。作为一名基层党组织书记,杨广奇为继续发挥当地毗邻苏浙、茶叶资源丰富的产业优势,推进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统筹发展的“三茶”统筹,带来了“关于建立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茶产业)”的建议,希望国家层面在广德市建立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茶产业),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开展绿色生态茶园建设,提升茶园生产能力,推广绿色技术模式。他表示,建立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茶产业)可以充分运用“三茶”统筹,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来源:大皖新闻、宣城发布)

 

为乡村振兴提供要素保障,提升茶品牌附加值

近日,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主题为: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三农”工作的擘画,在安徽这个农业大省已经“落地有声”。作为来自乡村的基层代表,王建伟一直关注乡村振兴工作。去年,他到多地进行调研,发现许多和霄坑村一样以茶叶为主导产业的乡村,都面临着品牌附加值低的发展困境。

 

“茶叶产业要想持续发展,一个叫得响的茶叶品牌必不可少。”王建伟认为,应当依托当地特色,将农业产业和休闲产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投身农业产业风险高,短时间内得不到回报,一些有意向的民营企业可能会望而却步。“国家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的要素保障,包括土地、政策等。”王建伟表示,希望国家多出台一些针对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发展的政策,对投资给予更多优惠。

 

(来源:中安在线、池州新闻、检察日报)

 

让中国茶成为最有温度的“茗片”

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代表了中国特色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智慧,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时代背景下,茶,更是担负了推动和促进全球文化交流、文化共鉴、文化共存的责任和使命。为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何一心提出三点建议:

 

1、建立中国茶文化国际标准,构建中国茶文化国际培训体系。组织编著中国茶文化国际传播培训教材,参考现有国内茶叶行业职业教育标准建立中国茶类相关的国际认证,从而构建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的标准化、国际性的输出体系。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包容共存的中国茶形象,从而让中国茶承载的中国文化成为全球健康生活方式最具有品质实力的选择。

 

2、全球构建China&Tea文化交流中心,推动中国茶成为中国文化最有温度的“茗片”。以“茶”为引,将和平、包容、文明、绿色的文化价值通过一杯茶传递于全世界面前。以茶为线,串起中华优秀文化的各个明珠,让中国茶China&Tea的全球文化体验中心成为了解中国茶文化、中国传统礼仪、中国诗书、中国琴棋等等的重要交流平台,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为世界文化交融注入最具温度的新力量。

 

3、设立“中国茶文化节”,打造属于全球的茶文化盛事。结合国际茶日设立中国茶China&Tea文化节,将茶所兼容特有的中国文化和哲学,礼仪和习俗等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展现,还原中国茶多元、包容的中国文化属性。通过该文化节,展示中国魅力,彰显中国特色,吸引全球爱茶者积极参与交流,建立世界茶圈的文化认同

 

(来源:福建政协)

 

加快两岸茶文旅融合发展

南平市是全国著名茶区,红茶、乌龙茶、白茶三大茶类发源于此,被誉为“红茶鼻祖”“乌龙茶故乡”“白茶发源地””。近年来,南平市充分发挥“三茶”统筹发展理念首提地优势,着力在茶、文旅等方面加强对台合作,不断深化茶文化交流合作。目前看,两地茶产业合作不断深入,着眼做好“通”“惠”“情”三篇文章,积极探索创新两地产业、产品、项目等领域合作模式。

 

江元勋认为,可以将南平市建设成为“海峡两岸茶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首先是南平与台湾茶产业历史渊源深厚。两地茶树同属、茶道同源、茶人同宗、茶文化一脉相承,茶已成为两岸交流融合的重要纽带和载体。其次是南平与台湾茶文旅融合发展工作基础良好。他表示,建设“海峡两岸茶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有利于发挥茶的纽带作用,深化拓展两岸交流合作的层次和领域,更好地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中提出的“支持南平深化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对台合作”,赋予南平对台合作的新任务、新使命,更加有利于在“三茶”统筹发展大背景下,进一步发挥闽台茶叶同根同源优势,释放两岸融合发展的更多红利。

 

(来源:东南网、茶周刊)

 

从茶文化、茶科技等多维度促进茶行业发展

茶产业是重要的民生产业之一,以一片“金叶”带富着一方百姓。为推动茶行业可持续发展,郭桂义带来多份涉茶建议,包括“关于加强茶文化研究、保护、传承与弘扬的建议”“关于适度扩大涉茶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传承人规模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的建议”“关于推动将茶艺项目列入世界技能大赛和评茶员项目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项目的建议”等。

 

1、加强茶文化研究、保护、传承与弘扬。建议农业农村部、文旅部加大对茶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支持信阳毛尖茶文化生态系统等茶文化生态系统认定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支持眉茶、珠茶等更多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申报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等

 

2、完善涉茶类非遗传承人体系。进一步完善涉茶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体系,适度扩大国家级及省级市级的传承人规模,增加对高龄传承人的关注;进一步细化规范涉茶类项目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评审标准;建议文化和旅游部支持信阳农林学院(茶学院)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 ”参与院校等。同时,也建议其他茶主产区遴选开设茶学专业的优秀高校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参与院校,切实发挥好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在非遗系统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3、高技能人才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将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茶艺赛项纳入世界技能竞赛;将评茶项目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项目增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项目;并建议人社部门培养一支专家队伍,对竞赛模块设置、评分标准等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完善,强化科学的指导,形成更为国际化的竞赛机制方案。

 

(来源:南方农村报)

 

加大对新式茶饮“出海”支持

在“关于加大对新式茶饮行业支持进一步向海外传播中国茶文化的建议”中,赵红果提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指导新式茶饮企业“出海”。

 

当前,新式茶饮“卷向”传统茶,新茶饮与传统茶的融合正在加深,同时新式茶饮企业纷纷“出海”,成为中国茶的新式表达。赵红果认为,新茶饮企业在“出海”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困难,包括缺乏法律法规指导,各国食品安全和标准等。

 

据此,赵红果建议,成立专门机构统筹研究其他国家法律法规,牵头成立有关协会组织与各国卫生、市场等相关部门沟通交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指导新式茶饮企业“出海”。在供应链方面,建议商务部门在与其他国家贸易洽谈中,增加中国对外国投资公司在原料、有关制品设备方面的配额,加快新式茶饮行业打通海外供应链,快速复制商业模式。

 

(来源:新京报、温县检察)

 

振兴老区黄茶大产业,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

今年1月初,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新时代大别山革命老区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支持大别山革命老区发挥毗邻长三角地区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独特优势,激发大别山革命老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2023年,大悟县为解决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难题,引进了黄茶产业公司。经过测算发现,在不增加茶园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可使每亩茶园增收2000元至4000元左右,成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梁云英表示,大力发展黄茶产业,将为提升大别山革命老区茶产业竞争力发挥重要的作用,从而进一步促进新时代大别山革命老区的高质量发展。她建议:

 

1、恳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对湖北省大悟县发展黄茶产业进行重点立项,给予各项政策支持,以发展黄茶产业为突破口,壮大产业规模,提高群众发展茶产业积极性,把大悟融入“新时代大别山革命老区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之中,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此实现革命老区大悟县乡村的全面振兴。

 

2、恳请财政部投入专项资金,为黄茶企业深度发展提供支撑,积极支持黄茶企业进行科研攻关,推动黄茶产业链的延伸与扩展,提高黄茶产业发展的附加值,在茶副食、茶饮料、茶保健等产业上进行拓展,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与发展韧性,壮大黄茶产业经济规模,拓展黄茶相关的实体企业,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机会,辐射更多区域,覆盖更多受益群体,使茶产业建成兴县富民的支柱产业。

 

3、积极推进茶文旅产业融合,助力大悟县创建成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

 

(来源:中国小康网)

 

让潮州工夫茶顺势乘风“破圈”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等若干文化相关内容被提及,为新一年的文化工作提供了指引。广东“潮州工夫茶艺”,便是“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潮州的全国人大代表许泽荣表示,此次参会他随身携带了冲泡工夫茶的茶具和茶叶。

 

“这两年,随着英歌舞等潮汕特色民俗活动的成功‘出圈’,潮汕文旅大热,越来越多游客慕名前来潮汕游玩体验。”许泽荣说。因此,许泽荣认为潮汕工夫茶要实现“破圈”,一定要抓住文旅热这股东风。他提出两方面的建议:一是开发民俗体验类文旅项目,并且将潮汕工夫茶艺与其他非遗项目相结合;二是实现跨界品牌合作,让潮汕工夫茶走进年轻人的世界。

 

来源:羊城晚报、南方+客户端

 

希望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

茶船古道,作为连接中国与东南亚的文化纽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正以新的活力重新焕发生机。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侨销茶品,广西六堡茶曾经通过茶船古道远销至东南亚各国,见证了中国茶文化的辉煌历程。石濡菲表示:“目前我们培养了很多会制好茶的人,但是能卖好茶、讲好茶文化故事的人还比较缺乏。”因此,提升六堡茶的公共品牌影响力刻不容缓。

 

为此,石濡菲围绕六堡茶发展的两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是加大对广西六堡茶产业发展的支持,做大做强、做精做优六堡茶产业:以产业化方式推进六堡茶核心产区提升建设水平及发展成效;利用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市场资源,加大对广西六堡茶市场及茶叶出口退税的支持力度;提高六堡茶的科研水平,形成较为一致和成熟的产业与产品标准。

 

二是以六堡茶为窗口,创新传播中国茶文化。加大对广西六堡茶区域公用品牌的宣传,打造好“桂字号”拳头茶品“广西六堡茶”;加大对广西六堡茶文旅产业的支持,以“茶船古道”为依托,创新传播六堡茶;建设以中国茶文化为主题的国家公园,展示非遗茶叶手工制作技艺,科学普及茶文化知识,提升中国茶文化的国内、国际影响力。

 

(来源:广西税务、茶周刊)

 

发挥世界文化遗产影响力,推动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

2023年,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景迈山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地。黄玮认为,做好景迈山申遗“后半篇文章”,将为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打通渠道并找到载体,发挥出世界遗产的示范带动作用,更好地推动中国茶走向全世界。

 

黄玮建议,充分挖掘景迈山的文旅价值,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等地建设与茶叶、茶马古道相关的博物馆,讲好茶叶在人类文明交流传播中的历史,并让游客能现场体验品鉴不同种类的茶饮方式;进一步完善区域地理标志品牌体系,大力支持云南省构建“景迈山”等系列茶产品知识产权IP,宣传和保护地理标志知识产权,逐步形成中国茶叶走向世界的IP符号;在各类重大对外交流活动中,积极宣传中国茶,介绍茶文化,大力推荐和介绍云南茶,定制和推出一批符合国内外不同顾客群体需求的茶产品,开发一批符合不同文化背景的中国茶饮器具,更好地以茶为媒,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茶”力量。

 

(来源:云南日报、云南网)

 

△ 制茶师在进行“福鼎白茶”的“萎凋”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朱刚群 摄)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呈现的涉茶提案仅是全国“两会”的一部分,“两会”上的茶声音不止于此。如果您知道更多的“两会”茶声音,欢迎评论区留言补充。

 

当下,中国的创新动力勃发奔涌,凭借于此,茶行业步履坚实,日益跑出向上成长“加速度”,实现高质量发展。此次全国“两会”,多个代表委员的建言献策也将为茶行业划定重点方向,放眼未来,茶行业或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期待茶行业能够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多的力量。

 

 

设计 /  蒋忠良

责编 /  姚艺玲

编委 / 王妙容



常言道,读懂中国,首先要读懂两会。同样,读懂两会,也能读懂中国茶产业发展的逻辑和思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分别于3月4日和3月5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委员共商国事、谋划未来。盛会已启,茶行业的战略布局或将就此定下。

 

新风口,新未来,2024年千亿茶产业涌动着哪些发展方向?跟随“说茶”,聆听全国“两会”茶声音,或可给茶行业的未来布局带来一些思路启迪。

 

△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来源:新华社 丁海涛 摄)

 

↓ 下文人物次序按省级行政区划顺序排列,不分先后 ↓

 

法护茶香带动更多百姓增收致富

西湖龙井茶是浙江独具特色的“金名片”之一,其现已名扬海内外,离不开法治的护航。樊生华表示,中国茶产业正处于创新发展的关键时刻,希望人民法院持续发力,以司法服务维护西湖龙井茶品牌形象,不定期发布司法保护案例,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解决茶产业发展面临的法律问题,实质性化解涉茶矛盾纠纷。此外,西湖区法院景区旅游法庭要与全国名茶所在地的行政、司法机关及茶农、茶商、茶企等加强联动,打造从采茶、运输、销售等各环节的全方位司法保障服务,推动西湖龙井茶品牌文化广泛传播。

 

(来源:人民法院报、浙江人大)

 

运用“三茶”统筹,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杨广奇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契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路径准、措施准、指标准,催人奋进。作为一名基层党组织书记,杨广奇为继续发挥当地毗邻苏浙、茶叶资源丰富的产业优势,推进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统筹发展的“三茶”统筹,带来了“关于建立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茶产业)”的建议,希望国家层面在广德市建立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茶产业),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开展绿色生态茶园建设,提升茶园生产能力,推广绿色技术模式。他表示,建立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茶产业)可以充分运用“三茶”统筹,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来源:大皖新闻、宣城发布)

 

为乡村振兴提供要素保障,提升茶品牌附加值

近日,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主题为: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三农”工作的擘画,在安徽这个农业大省已经“落地有声”。作为来自乡村的基层代表,王建伟一直关注乡村振兴工作。去年,他到多地进行调研,发现许多和霄坑村一样以茶叶为主导产业的乡村,都面临着品牌附加值低的发展困境。

 

“茶叶产业要想持续发展,一个叫得响的茶叶品牌必不可少。”王建伟认为,应当依托当地特色,将农业产业和休闲产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投身农业产业风险高,短时间内得不到回报,一些有意向的民营企业可能会望而却步。“国家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的要素保障,包括土地、政策等。”王建伟表示,希望国家多出台一些针对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发展的政策,对投资给予更多优惠。

 

(来源:中安在线、池州新闻、检察日报)

 

让中国茶成为最有温度的“茗片”

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代表了中国特色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智慧,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时代背景下,茶,更是担负了推动和促进全球文化交流、文化共鉴、文化共存的责任和使命。为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何一心提出三点建议:

 

1、建立中国茶文化国际标准,构建中国茶文化国际培训体系。组织编著中国茶文化国际传播培训教材,参考现有国内茶叶行业职业教育标准建立中国茶类相关的国际认证,从而构建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的标准化、国际性的输出体系。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包容共存的中国茶形象,从而让中国茶承载的中国文化成为全球健康生活方式最具有品质实力的选择。

 

2、全球构建China&Tea文化交流中心,推动中国茶成为中国文化最有温度的“茗片”。以“茶”为引,将和平、包容、文明、绿色的文化价值通过一杯茶传递于全世界面前。以茶为线,串起中华优秀文化的各个明珠,让中国茶China&Tea的全球文化体验中心成为了解中国茶文化、中国传统礼仪、中国诗书、中国琴棋等等的重要交流平台,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为世界文化交融注入最具温度的新力量。

 

3、设立“中国茶文化节”,打造属于全球的茶文化盛事。结合国际茶日设立中国茶China&Tea文化节,将茶所兼容特有的中国文化和哲学,礼仪和习俗等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展现,还原中国茶多元、包容的中国文化属性。通过该文化节,展示中国魅力,彰显中国特色,吸引全球爱茶者积极参与交流,建立世界茶圈的文化认同

 

(来源:福建政协)

 

加快两岸茶文旅融合发展

南平市是全国著名茶区,红茶、乌龙茶、白茶三大茶类发源于此,被誉为“红茶鼻祖”“乌龙茶故乡”“白茶发源地””。近年来,南平市充分发挥“三茶”统筹发展理念首提地优势,着力在茶、文旅等方面加强对台合作,不断深化茶文化交流合作。目前看,两地茶产业合作不断深入,着眼做好“通”“惠”“情”三篇文章,积极探索创新两地产业、产品、项目等领域合作模式。

 

江元勋认为,可以将南平市建设成为“海峡两岸茶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首先是南平与台湾茶产业历史渊源深厚。两地茶树同属、茶道同源、茶人同宗、茶文化一脉相承,茶已成为两岸交流融合的重要纽带和载体。其次是南平与台湾茶文旅融合发展工作基础良好。他表示,建设“海峡两岸茶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有利于发挥茶的纽带作用,深化拓展两岸交流合作的层次和领域,更好地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中提出的“支持南平深化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对台合作”,赋予南平对台合作的新任务、新使命,更加有利于在“三茶”统筹发展大背景下,进一步发挥闽台茶叶同根同源优势,释放两岸融合发展的更多红利。

 

(来源:东南网、茶周刊)

 

从茶文化、茶科技等多维度促进茶行业发展

茶产业是重要的民生产业之一,以一片“金叶”带富着一方百姓。为推动茶行业可持续发展,郭桂义带来多份涉茶建议,包括“关于加强茶文化研究、保护、传承与弘扬的建议”“关于适度扩大涉茶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传承人规模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的建议”“关于推动将茶艺项目列入世界技能大赛和评茶员项目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项目的建议”等。

 

1、加强茶文化研究、保护、传承与弘扬。建议农业农村部、文旅部加大对茶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支持信阳毛尖茶文化生态系统等茶文化生态系统认定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支持眉茶、珠茶等更多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申报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等

 

2、完善涉茶类非遗传承人体系。进一步完善涉茶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体系,适度扩大国家级及省级市级的传承人规模,增加对高龄传承人的关注;进一步细化规范涉茶类项目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评审标准;建议文化和旅游部支持信阳农林学院(茶学院)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 ”参与院校等。同时,也建议其他茶主产区遴选开设茶学专业的优秀高校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参与院校,切实发挥好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在非遗系统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3、高技能人才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将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茶艺赛项纳入世界技能竞赛;将评茶项目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项目增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项目;并建议人社部门培养一支专家队伍,对竞赛模块设置、评分标准等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完善,强化科学的指导,形成更为国际化的竞赛机制方案。

 

(来源:南方农村报)

 

加大对新式茶饮“出海”支持

在“关于加大对新式茶饮行业支持进一步向海外传播中国茶文化的建议”中,赵红果提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指导新式茶饮企业“出海”。

 

当前,新式茶饮“卷向”传统茶,新茶饮与传统茶的融合正在加深,同时新式茶饮企业纷纷“出海”,成为中国茶的新式表达。赵红果认为,新茶饮企业在“出海”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困难,包括缺乏法律法规指导,各国食品安全和标准等。

 

据此,赵红果建议,成立专门机构统筹研究其他国家法律法规,牵头成立有关协会组织与各国卫生、市场等相关部门沟通交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指导新式茶饮企业“出海”。在供应链方面,建议商务部门在与其他国家贸易洽谈中,增加中国对外国投资公司在原料、有关制品设备方面的配额,加快新式茶饮行业打通海外供应链,快速复制商业模式。

 

(来源:新京报、温县检察)

 

振兴老区黄茶大产业,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

今年1月初,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新时代大别山革命老区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支持大别山革命老区发挥毗邻长三角地区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独特优势,激发大别山革命老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2023年,大悟县为解决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难题,引进了黄茶产业公司。经过测算发现,在不增加茶园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可使每亩茶园增收2000元至4000元左右,成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梁云英表示,大力发展黄茶产业,将为提升大别山革命老区茶产业竞争力发挥重要的作用,从而进一步促进新时代大别山革命老区的高质量发展。她建议:

 

1、恳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对湖北省大悟县发展黄茶产业进行重点立项,给予各项政策支持,以发展黄茶产业为突破口,壮大产业规模,提高群众发展茶产业积极性,把大悟融入“新时代大别山革命老区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之中,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此实现革命老区大悟县乡村的全面振兴。

 

2、恳请财政部投入专项资金,为黄茶企业深度发展提供支撑,积极支持黄茶企业进行科研攻关,推动黄茶产业链的延伸与扩展,提高黄茶产业发展的附加值,在茶副食、茶饮料、茶保健等产业上进行拓展,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与发展韧性,壮大黄茶产业经济规模,拓展黄茶相关的实体企业,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机会,辐射更多区域,覆盖更多受益群体,使茶产业建成兴县富民的支柱产业。

 

3、积极推进茶文旅产业融合,助力大悟县创建成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

 

(来源:中国小康网)

 

让潮州工夫茶顺势乘风“破圈”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等若干文化相关内容被提及,为新一年的文化工作提供了指引。广东“潮州工夫茶艺”,便是“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潮州的全国人大代表许泽荣表示,此次参会他随身携带了冲泡工夫茶的茶具和茶叶。

 

“这两年,随着英歌舞等潮汕特色民俗活动的成功‘出圈’,潮汕文旅大热,越来越多游客慕名前来潮汕游玩体验。”许泽荣说。因此,许泽荣认为潮汕工夫茶要实现“破圈”,一定要抓住文旅热这股东风。他提出两方面的建议:一是开发民俗体验类文旅项目,并且将潮汕工夫茶艺与其他非遗项目相结合;二是实现跨界品牌合作,让潮汕工夫茶走进年轻人的世界。

 

来源:羊城晚报、南方+客户端

 

希望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

茶船古道,作为连接中国与东南亚的文化纽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正以新的活力重新焕发生机。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侨销茶品,广西六堡茶曾经通过茶船古道远销至东南亚各国,见证了中国茶文化的辉煌历程。石濡菲表示:“目前我们培养了很多会制好茶的人,但是能卖好茶、讲好茶文化故事的人还比较缺乏。”因此,提升六堡茶的公共品牌影响力刻不容缓。

 

为此,石濡菲围绕六堡茶发展的两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是加大对广西六堡茶产业发展的支持,做大做强、做精做优六堡茶产业:以产业化方式推进六堡茶核心产区提升建设水平及发展成效;利用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市场资源,加大对广西六堡茶市场及茶叶出口退税的支持力度;提高六堡茶的科研水平,形成较为一致和成熟的产业与产品标准。

 

二是以六堡茶为窗口,创新传播中国茶文化。加大对广西六堡茶区域公用品牌的宣传,打造好“桂字号”拳头茶品“广西六堡茶”;加大对广西六堡茶文旅产业的支持,以“茶船古道”为依托,创新传播六堡茶;建设以中国茶文化为主题的国家公园,展示非遗茶叶手工制作技艺,科学普及茶文化知识,提升中国茶文化的国内、国际影响力。

 

(来源:广西税务、茶周刊)

 

发挥世界文化遗产影响力,推动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

2023年,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景迈山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地。黄玮认为,做好景迈山申遗“后半篇文章”,将为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打通渠道并找到载体,发挥出世界遗产的示范带动作用,更好地推动中国茶走向全世界。

 

黄玮建议,充分挖掘景迈山的文旅价值,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等地建设与茶叶、茶马古道相关的博物馆,讲好茶叶在人类文明交流传播中的历史,并让游客能现场体验品鉴不同种类的茶饮方式;进一步完善区域地理标志品牌体系,大力支持云南省构建“景迈山”等系列茶产品知识产权IP,宣传和保护地理标志知识产权,逐步形成中国茶叶走向世界的IP符号;在各类重大对外交流活动中,积极宣传中国茶,介绍茶文化,大力推荐和介绍云南茶,定制和推出一批符合国内外不同顾客群体需求的茶产品,开发一批符合不同文化背景的中国茶饮器具,更好地以茶为媒,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茶”力量。

 

(来源:云南日报、云南网)

 

△ 制茶师在进行“福鼎白茶”的“萎凋”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朱刚群 摄)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呈现的涉茶提案仅是全国“两会”的一部分,“两会”上的茶声音不止于此。如果您知道更多的“两会”茶声音,欢迎评论区留言补充。

 

当下,中国的创新动力勃发奔涌,凭借于此,茶行业步履坚实,日益跑出向上成长“加速度”,实现高质量发展。此次全国“两会”,多个代表委员的建言献策也将为茶行业划定重点方向,放眼未来,茶行业或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期待茶行业能够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多的力量。

 

 

设计 /  蒋忠良

责编 /  姚艺玲

编委 / 王妙容

上一篇:全国“两会”茶声来啦!这些热点值得关注
下一篇:中国茶里的她力量 | 穿越千年,从文化维度解码女性茶人群像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建说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 闽ICP备2020022918号-1】
技术支持:说茶传媒